青年癌症患者运动疗法

时间:2020-05-14 来源:中华护理杂志

一、运动疗法的理论基础

各国学者基于认知心理学、行为学和教育学提出了包括社会认知理论、计划行为理论、跨理论模型、健康信念模型、期望价值模型和自我决定理论等在内的多种健康行为理论模型,为运动疗法的实施 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青年癌症患者运动疗法落实困难的影响因素

青年患者的运动兴趣、运动偏好等影响其参与运动疗法的积极性。此外,性别、经济状况等社会人口学因素、患者认知能力、负面心理情绪、癌症类型与治疗方法等疾病相关因素、运动疗法实施者、患者家庭成员等均影响青年癌症患者参与运动锻炼。

三、提升青年癌症患者运动疗法效果的策略

1.根据运动疗法指南及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制订运动方案

推荐青年癌症患者每周进行150 min(5 d/周,3次/d,10 min/次)的中强度运动或75 min的剧烈运动和至少20 min/次、2~3次/d的抗阻力训练。

2. 采用智能设备辅助和冒险疗法提升患者的运动兴趣

青年是互联网的使用主体,我国网民中青年群体占比超50%。相比其他群体,青年对智能终端设备表现出更强烈的偏好,且接受程度高、学习速度快。在青年群体中,社交媒体、智能可穿戴设备、移动健康APP等展现出推广健康行为的巨大影响力。

近年来以户外运动露营、冲浪、攀岩、划艇等为主的冒险疗法,因方便有效、形式丰富、趣味性高,受到青年癌症患者的欢迎,越来越多地在青年癌症患者中应用。

3.挖掘患者家庭、伴侣和朋友等支持资源,增强患者参与运动的动力

丰富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助于维护低运动量的青年癌症患者的创 伤后心理成长。

4.建立监督机制,督促患者完成运动目标

为保证青年癌症患者参与完整的干预过程,研究者通过建立监督机制以督促患者完成运动目标。

5.多种运动形式相结合,提高患者坚持运动的积极性

因重复、单一的运动训练耗时长,易出现关节磨损、肌肉拉伤等问题,容易降低患者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包含多种运动类型的运动疗法(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平衡训练、伸展运动、运动游戏等)更易激发患者的参与动力。


参考文献

[1]王璐,孙倩,丁四清,周建大,谢建飞,郑树基.青年癌症患者运动疗法实施策略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06):945-949.

邮箱: yhyl@tunmc.com

公司地址: 北京市顺义区安祥街12号院3号楼8层806室

优护优联

优护好课

咨询电话:010-60407671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09:00-18:00)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7273号
京ICP备19034094号-1   ©2021 Tunmc
电子营业执照
技术支持: 优护优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