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青年癌症患者生存率的升高,癌症治疗后生育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在美国,每年约有7万名青年被确诊为癌症,占美国癌症诊断总例数的5%。随着癌症早期诊断率的提高及综合治疗方案的改进,其5年生存率从上世纪70年代的68%提高到2018年的84%。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癌症患者治疗后的生育问题。研究表明,超过75%未生育的青年癌症患者在治疗后表示有生育意愿,且生育过的患者希望能够再次生育。目前,.....
一、团体心理干预方式 1. 团体心理教育 团体心理教育(psychoeducational group,PEG)是由健康教育者或拥有心理治疗经验的专业人员向已经罹患某种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一种心理干预方法,它以疾病教育、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为基础,以改善心理状态和提高应对能力为目标。 2. 支持性团体治疗 支持性团体治疗 (supportive.....
一、流行病学相关调查 2003年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定义尿失禁为一种可以得到客观证实、不自主的经尿道漏尿的现象,并由此给病人带来社会活动的不便和个人卫生方面的困扰。有报道显示,全世界2500万例尿失禁病人中,60岁以上病人占15%~30%。我国各地报道的尿失禁患病率为18.1%~55.4%。由于调查对象(种族、年.....
一、病人报告结局定义 2006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将病人报告结局明确定义为:“在没有医师等人干预的情况下,直接来自病人本人对其自身健康状况和治疗效果的反馈报告。 二、起源及相关量表的发展 病人报告结局起源于1970 年,专家引入心理学测评后就开始了病人报告结局量表的研究,健康状况简表(SF-36)奠定了病人报告结局量表研制的雏形。 .....
一、肠造口高排量的原因 高龄(>65岁)、高血压、肠道内感染、短肠综合征(小肠距离造口<200cm)、结肠缺失、腹腔脓毒症、肠梗阻、克罗恩病、促进肠蠕动的药物、停用类固醇和阿片类药物、放射性肠炎、肠道菌群失调、肾病、肝硬化、化疗等均是高排量的诱因。 二、高排量的临床判断标准 通常情况下,术后肠造口排量24h波动在500~2000mL,这主要与进.....
一、希望概念 20世纪初,弗洛伊德最早提出希望在医学中的概念,他认为希望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 希望水平模型分为3个层次,关注在健康面临严重挑战的情况下,希望和绝望之间的关系。第一层次希望是表面的愿望。第二层次希望包括对人际关系自我提升和自我成就的期望。如果第二层次的希望缺失或受到挑战,个体的绝望可能会导致焦虑,而焦虑可以通过制定新的目标来缓解。.....
(1)轮状病毒肠炎:又称秋季腹泻,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含少量黏液,无腥臭味。 (2)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和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蛋花汤样或水样、混有黏液。 (3)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黏液脓血便,有腥臭味。 (4)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由黄色水样便转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 (5)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典型大便为暗绿色似海水样,含黏液和伪膜,少数为血便。 .....
去枕仰卧位: ①全身麻醉未醒和昏迷的病人。 ②椎管麻醉或腰椎穿刺术后 6-8 小时内的病人。 中凹卧位:适用于休克病人。 屈膝仰卧位:适用于腹部检查、导尿、产后会阴擦洗的病人。 侧卧位: ①灌肠、肛门检查,配合 胃镜、肠镜检查。 .....
1.病因 ①药物及化学物质。最常见的是氯霉素,其毒性可引起骨髓造血细胞受抑制及损害骨髓微环境。常与氯霉素剂量无关。药物还有抗微生物药磺胺药、四环素、链霉素、异烟肼;解热镇痛药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安乃近等;抗惊厥药苯妥英钠、三甲双酮等;抗甲状腺药甲巯咪唑、卡比马唑、甲硫氧嘧啶等;其他还有氯丙嗪、氯喹、甲苯磺丁脲、抗癌药中的氨芥类、白消安、环磷酰胺等。苯是重要的骨髓抑制毒物,.....
1.妊娠期高血压。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BP≥140/90mmHg,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尿蛋白(-),少数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产后方可确诊。 2.子痫前期。 ①轻度:妊娠20周后出现BP≥140/90mmHg;尿蛋白≥0.3g/24h或随机尿蛋白(+);可伴上腹不适、头痛等症状。 ②重度:BP≥160/110mmHg;尿蛋白≥2.0g/2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