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体评估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根据入院评估单内容全面评估患者,包括心理状态、饮食习惯、排便情况,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分析引起便秘的原因,针对性、预防性的给予护理指导。 2.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是影响排便的重要因素。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主动的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主动关心,安慰患者,满足其合理要求,消除其紧张情绪,减少因负面因.....
1.疾病因素 因疾病因素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胃肠蠕动减慢。其次,治疗期间使用的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均会导致肠壁肌肉松弛,减弱肠蠕动,增加便秘的发生率。 2.心理因素 疾病引起的疼痛、发生心肌梗死后的焦虑、恐惧、抑郁、肢体活动减少使肠蠕动减慢可导致便秘。 3.生理因素 ①年龄: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腹壁肌肉张力下降,胃肠蠕动减慢。 .....
1.对冷敏感的病人不易用任何方法的物理降温,因各种冷刺激都会使病人出现寒战,使横纹肌产热增加而影响降温效果。不论采用何种降温方法的同时,都应在足心置热水袋,减轻脑组织充血,促进散热,增加舒适,尤其是冰敷头部应重视,降头温可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组织的耗氧量,降低机体代谢率。一般认为,体温下降1度脑细胞代谢率可降低6.5%,颅内压可降低5.5%。所以,头部降温对颅脑损伤的病人尤为重要.....
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但不可以同时使用。 原因是药物降温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出汗,通过汗液蒸发带走许多热量;物理降温是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如果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同时进行,影响药物降温效果。 物理降温法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 体温超过39℃,选用局部冷疗,可采用冷毛巾、冰袋、化学制冷袋,通过传导方式散热。 体温超过39.5.....
发热的分期: (一)开始期;(二)发热期;(三)结束期。 据体温变化常见热型分为: 1.稽留热:体温高达39℃以上。波动幅度<1℃。见于伤寒、肺炎。 2.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而后降至正常以下,经一个间歇后,再规律地交叉出现,见疟疾。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于2~3℃。而最低温度始终高于正常。见败血症。 .....
1.给药途径 同种药物使用途径不同,其药物作用效果也不同,给药途径包括混水给药、气雾给药、混饲给药、口服给药、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等。 2.给药时间 为了提高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给药时间。如对胃黏膜刺激的必须药物必须饭后服用、某些药物为了维持其在血液中的有效浓度,必须定时给药、若肝肾功能不良者,应适当调整给药间隔时间。 3.给药.....
机体所摄取的药物必须在特定部位达到一定浓度后才发挥药效作用,而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不仅与给药剂量相关,更是与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密切相关[2]。 1.药物的吸收 药物的分子大小、化学性质和解离度、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和给药部位,影响着药物的吸收速度和量,进而形象药效的发挥。 2.药物的分布 药物在每个组织和脏器中分布是不均匀的.....
1.胰岛素因避免高温和日光直晒。 2.胰岛素不但怕冷而且怕热。因此,千万不要把胰岛素放在窗台上、汽车里、暖气旁等过冷或过热的位置。 3.胰岛素应保存在2——8℃的冰箱中,未开启的胰岛素应在保质期前使用。 4.开启的胰岛素放在冰箱内的保质期一般为1月,注明开启时间。 5.切记不要把胰岛素放在冰箱的冷冻层,结冰的胰岛素不能使用,只能放在冷藏室内。 .....
1.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输血后1~2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之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无血压变化,症状多持续1~2小时后缓解,少数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死亡。 2.预防及处理 (1)去除致热源。严格管理血库和输血用具,按无热源技术配置保存液,确保输血、采血用具无菌。 .....
一、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 1、洗手 医护人员的手是传播VAP病原菌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不少医护人员的手常有革兰阴性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植,医护人员在护理、检查重症感染的患者后手上所带病原菌的量可达103~105cfu/cm2,若不洗手就接触另一患者,极有可能导致病原菌在患者之间的传播定植,并可通过吸痰或其他操作致使细菌进入下呼吸道引起VAP。 2、共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