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护士与患者相互沟通,共同确立目标,采取行动以实现这些目标。①第一步:评估。护患双方在互动中进行,其基础是感知,而每个人的感知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影响患者感知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发育情况、受教育程度、饮食与用药情况等;护士的感知受文化程度、社会经济背景、年龄、工作经历以及病人的医疗诊断等影响。②第二步:计划。通过评估收集到的资料确定患者存在的问题,需要的帮助,从而确定目标,护患双方达成意向,制.....
疼痛灾难化是患者在受到现存或潜在疼痛相关危险事件的刺激后, 受个体及外环境因素影响对疼痛危险事件进行再次认识与评价,并由此产生较实际情况负向放大的一种疼痛认知。根据躲避恐惧模型(fear-avoidance model),灾难化思想是导致疼痛相关不良结局的先决条件。消极的疼痛信念或疾病信息导致患者产生灾难化思想, 出现疼痛相关恐惧及躲避行为,进而引发相关消极情绪变化(抑郁、无能为力)和机体变.....
疼痛灾难化(pain catastrophizing)广义上被定义为: 经历实际或预期的疼痛体验时表现出的一种夸大的消极心理定势。具体而言,疼痛灾难化就是个体对疼痛带来的痛苦感受的负向放大,包括反刍(即过度关注疼痛感受和无法控制经常性思想和恐惧)、夸大(即夸大疼痛对自身健康的威胁)和无助(即自己无法成功应对疼痛的绝望)3个维度,被认为是参与调节对疼痛行为反应的显著心理因素。疼痛灾难化患者典型.....
目前国内外有关脑卒中自我效能感测评工具的研究开展较少,多数学者在其研究中选用普适性量表,如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感量表。也有部分学者将其他特定量表根据研究目的调整后用于脑卒中人群,如:①简易运动自我效能感量表( Short Self-Efficacy for Exercise ,SSEE),该量表由 Shaughnessy 等根据老年运动自我效能感量表( The Self-Eff.....
姑息护理是随着临终关怀运动而产生、发展起来的。1998 年林菊英主编的《社区护理》将“姑息护理”这一术语引进我国。2002年 WHO对姑息护理的最新定义:对所患疾病不能根治的、进行性恶化的或生存期较短的患者给予积极的整体护理,控制疼痛和其他非疼痛症状,解决重要的心理、社会、精神问题。 其目标是使患者和家属获得最佳的生活质量。2011 年,美国晚期姑息护理中心(the Center of Ad.....
身体约束(Physical Restraints)是指使用任何物理或机械性设备、材料或工具附加于或靠近于患者的身体,使患者不能轻易将其移除,从而限制其自由活动或使其不能正常接近自己的身体。医务人员常使用身体约束来预防非计划性拔管(Unplanded Extubation , UEX)等不良事件发生,以保证患者安全。有研究显示:身体约束使用不当不仅不能有效地预防 UEX ,甚至会增加其发生率,.....
感知控制多以量表的形式进行定量评估, 有普适性的测量及具体领域的测量。 Wallston 等1978 年编制的多维健康控制量表 ( Multidimensional Health Locus of Control,MHLC )是获得广泛应用的普适健康控制量表。有学者认为,控制活动总是针对一定的对象或事件,具有情境性的特定含义,使用普适性量表可能导致测量结果不稳定,使用具体领域的量表更准确。对.....
慢性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疗效慢等特点,疾病与治疗相关的不确定性与变异性, 威胁到患者对生命、健康及日常生活的控制信念。人们相信自己能够控制疾病的程度,决定将如何适应和应对疾病。当患者相信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疾病的某些方面,如祛除病因、延缓疾病进程或抑制症状发展等,他们将感受到控制感的存在,报告对疾病良好的心理适应,并被推动去努力改变个人行为,如戒烟、控制饮食、坚持运动、遵医服药等;反.....
感知控制即环境与个人实际具有的控制条件,相对个体对于控制的一种主观感知、感受或信念。Wallston等将感知控制定义为个体认为自己拥有足够的内部资源来影响不良事件及环境,并带来期望结果的信念,包括了“自我效能感”“心理控制源”和“习得无助感”三方面,涉及个人对自己拥有实现特定目标能力的信念,个人对某事件结果的归因,及既往控制经历对以后处理此类事件行为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认为,感知控制属于个体的.....
截至2015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24.1万名,每千人口护士数达到2.36名。 虽然护士队伍增长迅速,但面对人口老龄化加剧、疾病谱改变、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状,无论是从业护士的数量,还是目前的护理服务模式和质量,都已无法满足大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多元化需求。为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医疗资源配置的均等化,政府自2009年开始探索并实施注册医师“多点执业”。20.....